连载 · 3丨天蓝水清之源—叶水泉和源牌集团之创业传奇 第一章
2016-06-17
第一章 成功的蜕变起自时代发展之需
·第二节 蜕变之中·
从研究室1973年在郑州复建直至1980年迁来杭州,这7年研究室又招收了一些北方人,要他们来南方工作,也会遭遇生活不适,经研究,这一部分人员仍留在郑州,组建成电力工业部郑州机械设计研究所(后更名为水电部郑州机械设计研究所)。由此,电力工业部辖属的便有了两家机械研究所,杭州机械研究所主要负责水电施工设备及施工技术研发,郑州机械研究所主要负责火电施工设备与技术研发。
或许因为郑州离北京相对较近,部里的经费支持更多些,杭州虽在经费支持下相对较少,但位于东南沿海市场经济发达地区,与市场走得近,研发范围日益扩大,从水电项目发展到火电项目,后来又发展到建筑节能、港口机械等,反而稳定走上了企业化发展的路子——这当然都是些后话了。
刚在杭州复建时,研究所的驻所位于风景秀丽、环境清幽的茅家埠,后因发展所需迁至城南的雄镇楼北落马营,尔后为了能有更好的场地搬迁至城西学院路,又为了事业的继续扩大,再从学院路搬到三墩的西湖科技经济园……每一次搬迁如同蜕壳,都会因此而成长、强壮。
当年的杭州,在开明而有远见的领导关怀下,一大批科研机构从大城市、从全国各地迁至杭州落户。除了电力部机械研究所,还有机械部设计二院、电力部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电子工业部第五十二研究所……这些国家级科研院所陆续入驻杭州,为杭州以及浙江的科研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惠及当今。
1980年,迁至杭州的电力部机械研究室改组为水电部杭州机械设计研究所,1996年升格为为副厅级事业单位。
更重要的嬗变发生在2002年。是年,为了顺应市场经济深化发展和科技体制改革的大趋势,所有事业单位性质的国家级应用技术类科研院所都要转制为科技型企业,全面走向市场。
原水电部杭州机械设计研究所成功转制为国电机械设计研究所。
这一转制非同小可,意味着从此以后,它必须剥离原本拥有的计划经济性质,失却事业单位的原有优势,完全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自主搏击。可能会折戟沉沙,可能会跑得更快,关键在于企业自身能否经受得住一系列严峻考验,由此重生并壮大。
需要一提的是,转制为国电机械设计研究所时,注册资本465万元,拥有175名离、退休科技人员,而在职员工却只有168名,其掌门人已是叶水泉。此前的2000年,已经担任了三年多副所长的他,成为原国家电力公司杭州机械设计研究所的所长,而这家当时还是部属副厅级研究所的单位,正在这时尝试着走上了科技体制改革之路。
漫漫探索之路的思考定位中又发生了多少故事?请持续关注每周五连载
(未完待续...)
特约作者:孙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