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 · 6丨天蓝水清之源—叶水泉和源牌集团之创业传奇 第一章
2016-07-08
历经风雨,几番沉浮,终于落户西子湖畔成长壮大。对于电力和能源的兴趣似乎与生俱来,所以不惮于建设工地的艰辛磨练。进入冰蓄冷技术研发领域是偶然更是必然,冰与电、智慧与勇气在他身上合为一体。甘愿接受市场经济的无情考验,哪怕精疲力竭也不会跪求于困难。看准了方向就应该有自信,更何况站在楼厦的高处,初试的莺啼由此能够传得很远。
第二章 从水天一色的家乡到水光潋滟的天堂
·第一节· 叶水泉前传·
传你不朽之名,非你之子孙,乃你事业也。
——英国诗人 弥尔顿
2000年,已当了三年副职的叶水泉担任了水电部杭州机械设计研究所的所长。这一年他35岁。
时势、能力、勇气、信任……把他推上了一家部属厅级科研单位执掌人的位置上,而他,也从这一年起,完全甩开了膀子大干一番,进入了光华灼灼的人生辉煌期。
是的,倘若要完整而清晰地讲述源牌集团的创业和发展史,首先得从叶水泉身上说起。
叶水泉1965年9月出生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湖口县位于长江南岸,且因地处鄱阳湖与长江交汇口而得名,又踞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故有“彭蠡之口,江湖锁钥,三省通衢”之称。这里水面浩荡、水网密布,而著名风景区庐山、石钟山又距此不远。据叶水泉介绍,堪称鱼米之乡的当地还出产一种中华毛蟹,其肉质肥厚鲜美,绝不逊于如今声名卓著的阳澄湖大闸蟹。由此可知,山水精华尽蓄其中,此言绝非诓语。
江西一地向来注重教育,耕读传家的传统根基深厚。始盛于唐宋的白鹿书院即在庐山,一度为弘扬和传播儒家理学思想的中心之一,为中国历史上四大书院之一。受千年文化精魂之熏陶,后人尊崇学业、仁智绵延。
1986年,17岁的叶水泉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毕业于当地的一流高中江西省湖口中学,并以应届生身份考取了当时位于 河北省保定市的华北电力大学,就读于电力机械设计与制造工艺专业(1994年,他又获得了浙江大学制冷及低温工程硕士学位,2004年获得浙江大学工程热物理博士学位)。
大学毕业那年,在同学们正在议论纷纷地讨论自己愿意去何地工作时,叶水泉的心里早已有了打算,那就是去天堂杭州。之所以如此不假思索地选择,是因为母亲的影响和启发。
还在叶水泉年幼时,母亲就经常抱着他,说些关于杭州的事,虽然母亲是一位典型的中国农村妇女,文化程度不高,也从未到过杭州,但通过梁山伯祝英台、白蛇传等戏剧曲目及民间传说:母亲认定杭州是个天底下最漂亮的地方,认为在那个地方生活是最美妙的事情。这一观念无疑从小深植于叶水泉的心里。
1986年叶水泉从华北电力大学毕业。当年实行应届大学生国家统一分配制度,按照成绩优劣来排序,成绩最优秀的自然拥有优先选择权。因为叶水泉在学习上花的时间最多,成绩在班里最好,自然由他第一个选择。
“高考的时候我就把考浙江大学作为我的第一目标。尽管高考时发挥并不是太理想,去了河北读书,但去杭州工作的愿望始终没有泯灭。所以要我选择去哪里工作,我毫不犹豫地在申请表上填写了‘杭州’两个字。”这一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要么去国有大企业,要么去科研机构。而在当时的大学生心目中,成为一名科研机构的专业人士,是最有诱惑力的。就这样,杭州,科研机构,两个因素相加,叶水泉选择了电力部杭州机械设计研究所。
这一年的7月,叶水泉来到了天堂杭州,实现了成为一名杭州人的心愿。2015年夏天,叶水泉陪着父亲游西湖。泛舟湖上,他不无感慨地回忆,通过向往并实现来杭这件事情,让当年的他鼓起了必胜的信心,也让自己深深明白了一个事理:只要心中有理想、有动力,就会去坚持、去努力,而且终究会实现。
从水天一色的家乡出发,直到驻足水光潋滟的天堂,冥冥中似早已定下,他的生命总是与水有关,水电、水泥、水温、水冷……
·请持续关注每周五连载·
(未完待续...)
特约作者:孙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