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源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g娱乐平台官方网站


ag娱乐平台官方网站-ag娱乐官网官方网站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ag娱乐平台官方网站-ag娱乐官网官方网站 新闻中心 -  叶水泉online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连载 · 17丨天蓝水清之源—叶水泉和源牌集团之创业传奇

2016-09-23

 

第一篇章    源牌集团的前世今生

 

历经风雨,几番沉浮,终于落户西子湖畔成长壮大。对于电力和能源的兴趣似乎与生俱来,所以不惮于建设工地的艰辛磨练。进入冰蓄冷技术研发领域是偶然更是必然,冰与电、智慧与勇气在他身上合为一体。甘愿接受市场经济的无情考验,哪怕精疲力竭也不会跪求于困难。

看准了方向就应该有自信,更何况站在楼厦的高处,初试的莺啼由此能够传得很远。

 

第六章  只有解开羁索才会跑得更快


第二节  劈开荆棘,探索发展之路

 

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叶水泉一遍遍地告诉众人,只要把每个人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每个人的工作热情都处于最高涨的状态,没有什么沟沟坎坎跨越不过去。

革命导师马克思不是也说过么,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劳动,劳动是人本质的确证和实现,而人又是依赖于社会而生存,人服从于社会价值最终受益的是自己。



道理已经昭然若揭。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那就是让大家都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你是在为自己在干,你创造的价值既是社会的,同样也是你自己的。你没有理由偷懒推诿,你所承担的每一项劳动任务都关系到你的切身利益。

“让职工成为单位的主人,光喊口号有什么用?没人相信的。你要真正成为本单位的主人,就得让你拥有实实在在的产权,也就是说,必须实现股份制,让职工持股,让大家知道,你是在为单位而干,同时在为自己而干。”叶水泉认为,所谓的解放思想,就是要把自己的观念挣脱传统的羁索,敢做敢为的涵义是打破框框,获得全新的动力。



从这一年开始,国电杭州机械设计研究所逐渐走上了股份制改造的路子。起初时还是国有控股51%,后来便渐渐推行到整个研究所,且让所有正式职工都持有股份。

2002年,“国电机械设计研究所”由事业单位转为国有股份制企业,成为一家实质性意义上的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持有股份的部分也早已超过了49%


“从根本上说,我认为改革开放的本质其实很简单,就是个责权利的界定。‘一大二公’的时候,农民吃的是大锅饭,因为责权利混沌不清,所以闹到最后没饭吃。改革开放了,实行联产承包了,人还是这些人,地还是这些地,但因为责权利明晰了,知道在为谁而干,饭就吃不完了。

企业同样如此。乡镇企业因为搞了承包制,一下子就发达起来。国有企业如果不搞有限责任公司,不明晰员工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那么他们的积极性何以发挥?



所以,到了2002年,我们全所的股份占比,就变成了国有25%,职工75%。改革的力度很大,大家的积极性空前地调动起来了。”

事业在不断发展进步。至2007年,国电机械设计研究所的年产值做到了18个亿,全所各类人员的总数也达到了1000多人。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成就!

一切都表明了华源公司获得了飞跃式的进步,标志着冰蓄冷技术这一科研成果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非凡成功,体现了以叶水泉为代表的这群科研技术人员多年来的呕心沥血已得到巨大回报。



“浩荡入溟阔,志泰心超然。”(唐·白居易)只有胸怀大志,放眼长远,从容不迫,坚毅执着之人,才会如此稳扎稳打、步步莲花般地渐入事业佳境。


2003年时,我还在国电机械设计研究所组建了电力试验研究室,当研究所变成研究院时,这个电力试验研究室自然也扩大为电力试验研究所。它所承担的项目主要是为发电厂做技术服务,当时这块业务是垄断性质的,这也是我们这个研究院当时的特性所决定。正是因为它与华电集团发电这块主业的紧密关系,被视作本行。而包括冰蓄冷空调在内的建筑节能、港口机械之类与发电无甚关联的业务,则在国企改革深化的过程中,被推向社会。似乎被彻底断了奶,但在我看来,却又是一次大好机会。”叶水泉始终认为,冰蓄冷空调一开始面向的就是大市场,它早已不惮于在市场大潮中呛水。



党的十七大以后,国企改革和民企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为进一步规范具体运作,按照统一部署,2009年,国电机械设计研究所重组分离出杭州国电能源环境设计研究院,同时对留在国电机械设计研究院的职工原有持股进行了收购,他们专注为华电集团发电厂提供技术服务,围绕发电厂“安全高效、节能环保”运行为其提供技术支撑,并将名称变更为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分离出来走向市场的职工则转变身份,彻底辞去国有身份,变成混合所有制的民营企业员工。此时又已完全归属于体制的叶水泉,心头一直被更大规模的推广冰蓄冷空调系统项目所撺掇,怎么可能让自己重新系上哪怕是一丝半毫的体制羁索?在这个关口,他下决心辞去院长一职,率领也已卸去国企员工身份的17名骨干,再加上麾下的一百五六十名同仁,着手筹备杭州国电能源环境设计研究院及其下属的民营股份制企业。

辞去已当了近10年的院长一职,彻底转变身份,与原有国有体制相脱离,意味着从此失去体制的依靠,第一时间交出看病的红本本,意味着自己不再具有国企员工身份,这需要多大勇气?但叶水泉没有丝毫犹豫,他的那群同仁同样没有丝毫犹豫



2010年,条件基本成熟。杭州国电能源环境设计研究院投资建立杭州源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在此基础之上把与国电能源院有关联的的产业化企业组建成源牌集团(runpaq),即把原属研究院从事建筑低碳能源事业的专业公司组建成企业集团,提高共同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如今,杭州国电能源环境设计研究院与源牌集团实行同一套领导班子,叶水泉成这家民营企业的掌门人,继续从事他的建筑低碳能源事业。



通过对这一轮又一轮嬗变轨迹的反复回顾和梳理,我们可以清晰无比地看到,叶水泉和他的团队执拗行走、一路向前的道路,恰与中国构建市场经济体制之路相重合。

 

人若有志,万事可为。源牌集团由此破茧而出。

 

 

·请持续关注每周五连载·

下一章将带来:先污染后治理而来的困境,低碳低能耗的源牌迎来了怎样的春天?

特约作者:孙侃


网站地图